当晚。
太子东宫。
朱棣将今日发生在茗香楼的一幕幕详尽地告诉了朱标。
朱标听完后,面色大变。
眼中满是震惊与不解。
“四弟,此事太过离奇!”
“怎会有如此荒谬的杀手?”
“而且宰相胡惟庸又怎会把谋反的信件带在身?”
“此事疑点极多!”
“而父皇竟然顺势定罪?”
“如此一来,朝廷之人人自危,如何还能维持朝纲稳定?”
朱棣沉吟片刻,同样流露出无奈与困惑:
“的确,我也无法完全理解父皇这次的行动。
“不过这就是爹的手段,他总用他的方法达到目的。”
朱标脸色复杂地感叹道:
“爹的决断,真是让人叹为观止。”
“可这方法确实过于狠辣。”
“若非最后胡惟庸承认,爹的行为就真成了无中生有、欲加之罪。”
“如今胡惟庸被如此定罪,朝堂内外必然震动不小。”
“明日早朝,局面恐怕会更加混乱难料。”
……
与此同时。
御史大夫府邸。
刚刚儿子汇报了流传出来的白天胡惟庸事件的详细经过后。
陈宁惊慌失措。
心头一紧,手中的茶杯几乎握不住。
他瞪大了眼睛道:
“名单竟然真的有我!”
一旦明日早朝胡惟庸被带殿。
不论真相如何,在陛下眼里,被指控谋反便是最大的罪状!
陛下对叛逆之举绝不姑息,稍有不慎便可能满门遭殃。
陈宁不禁冷汗涔涔。
可这情况实在是匪夷所思!
首先,这刺客行刺之举过于大胆,临死前的供词明显是刻意为之!
摆明了是要将胡惟庸推入绝境,绝非一般刺客所为,其中定有猫腻!
再者,胡惟庸平日里虽权柄在握,但他行事向来谨慎,何至于突然胆敢谋反?
要知道,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,以他的精明,怎会轻易涉险?
还有那封信!
更是离奇至极,怎会有人愚蠢到把谋反之事写的如此明目张胆!
而且还把涉及人员的名单列的如此明显?!!
其目的何在?
除非……
陈宁突然心中一紧。
这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局!
……
另一边。
御史中丞涂节手里握那封来眼线的密信,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。
这名单面,也有他!
可是,他反复琢磨着胡惟庸事件,以及自己被牵扯其中的信件。
同样有无数的疑惑。
从圣朱元璋的出现,到朱棣适时现身,再到光天化日之下刺客行刺。
一切都显得过于巧合,仿佛被精心安排过一般。
圣亲临现场,明显是有人预知并利用了这一机会。
而朱棣受伤,更是将事态推向无可挽回的境地。
让胡惟庸谋逆的罪名坐实得更加顺理成章。
至于那个刺客,竟敢在大白天如此大胆行刺皇子和陛下。